一米阳光

人的一生很短暂,不论遇到什么事,都要积极的去面对,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,同时也要将阳光洒向处在黑暗中的人。

培训心得体会(北京)

        10月25日至27日,我有幸参加“全国首届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”。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,引发了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。下面就这次培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大家进行分享。

       一、培训收获

    (一)聆听讲座

        全国著名教育家邱学华以《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实践》尝试教育,注重让学生先学后教,当堂检测;因为尝试中会有疑惑,有疑惑就会主动求解,这时的探究和合作是基于学生需要的,是“不愤不启”状态的学习,每堂课的尝试练习、二次尝试使得学习的实效性得到保证;邱学华说的“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是相互排斥,而是相互交融的。在一堂课里,应该是一法为主,多法配合”,他提出“目标尝试教学法、情境尝试教学法、合作尝试教学法”等多种教学法的配合应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曹培英教授以《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研究》曹老师从深度学习提出的背景、什么是深度学习、深度学习“深”在何处、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、深度学习的路径五个方面。他认为,教育理论者提出的深度学习“深在人的心灵里、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、深在系统结构中、深在教学规律中”,理论层面能给我们以启发,但是在实践层面难以指导操作。他认为,在数学学科中深度学习的落脚点主要是:深要深在内涵与本质上,包括“之所以然的解释”和数学思想情感;深在过程与方法中,包括知识的过程方法和学习的过程方法两个方面。曹老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是“在教师引导下,学生主动投入,深入理解、建构、迁移的学习过程、状态和结果”,深度学习“不是超标学习、不是超前学习、不是解难题,而是摒弃浮华,在知识的生成、获取上下功夫,是追求提升学科内涵的教学,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沛教授做了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小学数学案例》。顾教授从2011版课标在理念和内容上的变化谈起,就课标中不变的理念、理念上的七个变化、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、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、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做了详细的剖析。顾老师提出:“学习数学思想,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提高数学素养十分重要”,他认为“数学活动经验并不仅仅是实践的经验,也不仅仅是解题的经验,更加重要的是思维的经验,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。因为,创新依赖的是思考。”

      (二)观摩课

        大会还邀请了8位著名特级教师给老师们带来了观摩课和专题报告。让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徐长青老师的示范课《烙饼问题》,虽然在今年9月底刚听完徐老师的这节课,但是每一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收获。课堂中的徐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,夸张的肢体动作,好像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。如:“滋啦”锅来了,“滋啦”饼来了,这句话在课堂中说了很多遍,学生和老师在笑声中都感到很轻松。回想我上这节课的时候,让学生准备了圆形的纸片代替饼,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“烙饼”,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,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烙饼问题,但是和徐老师的教学效果相比相差很远。徐老师就利用师生的一双手,老师的手是锅,学生的手是饼,手心手背就是饼的两面,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理解并掌握了烙饼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徐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,他每次在提出问题后,都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,不是马上回复问题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。学生回答问题以后,他也会等待一段时间才会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,让问题在学生之间传递,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,在适当的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思考深入。回到自己的课堂,每次问题提出之后总是急匆匆的去寻找答案,让能力强的学生带领能力弱的学生去理解,这样久而久之就剥夺了后进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机会,相应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了限制。

        来自仲广群的《解决问题的策略》“助学课堂”理念给我留下深深地印象(所谓助学课堂,强调三助,学生自助,生生互助,教师帮助)。上课前,老师让学生练习说话,“这是我的看法,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?”“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?”“你说得很好,我还要补充。”“我不同意你的意见,我是这样想的……”“我来做一下总结……”看似简单的几句话!醉翁之意不在这几句话啊!课堂中,老师退到了一边,把讲台完全交给学生做舞台,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想法,交流碰撞,没有老师讲,学生你一句,我一句,有补充,有争辩,综合起来,就突破了知识点,这个过程孩子的思维在不断地碰撞,火花不断地闪现,收获的不只是知识、能力还有经验。这个过程是老师精致讲解无法代替的!这样的课堂

        学生不拘束,不压抑,每位学生都成了“小侦探,不记者,小老师,小辩手”,这样的课堂把学生们培养得会自学,会倾听,会思考,会提问,会合作,会辩论,会表达,会反驳。仲老师的课堂让我更清晰看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。听着钟老师的课,反观自己的课堂,虽然在五环课堂模式研究的道路上,我努力的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,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,深究原因其实这与我自己的匮乏的数学专业理论素养有直接的关系,一个数学理念要想在课堂中落地发芽生根,不仅需要教师心中有它,课堂中用它,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支撑它,为他保驾护航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一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风生水起、意韵悠长,专题报告各有侧重,展示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不同思考,各具千秋。正如“教学有法,但无定法,贵在得法”。我们从专家、特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中发现,无论怎样的变革,当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,把尝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“教着教着老师就不见了”,“学习”就真正发生了。当我们老师加大课前的投入,精研教材,精心备课,所有的课堂设计均为孩子的深度学习留足空间,学生才会真正“站在课堂正中央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短短三天的学习,使我体会到,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,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,还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,更要有不断学习、多思多想,努力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有生长的地方。



评论